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闪光人物(二):五四人物 明德博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6-10 [来源]: [浏览次数]: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仲申,又字鹤卿、民友、孑民,号寉庼,并曾化名蔡振、周子馀,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主要贡献

蔡元培对中国教育最大的贡献是他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蔡元培的教育体制改革理论可用八个字概括“教育独立,教授治校”,1922年蔡元培发表的《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蔡元培认为:教育之于社会,有二大基本功能:一在引领,二在服务。他不仅为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大学教育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其中许多真知灼见,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等等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事迹

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让一片乌烟瘴气的北大和教育界感到了山雨欲来的暗流涌动,致使一批“五四干将”和“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应运而生。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人物评价

蔡元培在黑暗的中国掀起教育体制改革的风潮,独立承担起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在中国的教育独立、女权平等、平民教育、德育美育等领域都有开山工,蔡元培以一己之力,苦心孤诣,为中国的老百姓争取民主、自由、和平,为中国带来新的风气,其立身、立德、立言,足以劝勉世人而为万世师,当得起“万世师表”这四个字。蔡元培以其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独特的教育见解,为改造旧的封建主义的教育、为在我国建立起现代化的新教育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

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