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引导青年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共同体意识,以青春奋斗谱写民族复兴的盛世华章,数学与统计学院于10月23日晚6点20分在理13开展以“铸牢民族共同体,书写盛世华章”为主题的团课活动,主讲人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班团支书王一涵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二班团支书胡祎梦。

铸牢意识明方向,凝聚民族复兴力。铸牢意识、凝聚力量是青年在民族复兴路上的行动指南。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青年工程师,到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年干部,再到在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的青年运动员,他们以清晰的方向感锚定人生坐标,用团结的向心力迸发奋进能量,都以坚定的意识校准人生方向,用凝聚的力量书写青春担当。青年当铸牢大局,担使命,凝聚青春合力,在学习实践中为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根植历史文化基,筑牢团结巩固性。在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民族团结发挥着关键作用,那些技术交融文化共进的扎实成果,正是“各民族同心,脱贫必成”的生动印证。各族人民始终休戚与共,从甘肃地震到云南山洪,一次次跨域协作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厚情谊。这样的团结,不仅是抵御风险的屏障,更为国家发展注入蓬勃活力。当青春力量融入民族团结的壮阔图景,青年一代更应立足实际,学习政策、投身公益,以切实行动凝聚民族合力,让团结成为新时代的鲜明底色。

把握共同差异理,增强认同共识情。在多元交融的时代,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是增进认同、凝聚共识的关键。国际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合作共赢。如同我国各族儿女在脱贫攻坚中同心协力,共同奔向共同富裕。这都是在尊重差异中寻求共识,深化认同的生动实践。共同不是消弭特色,而是凝聚前进的合力;差异不是隔阂,而是相互学习的契机。所以就让我们青年一代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深厚情谊植根于心,汇聚成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的磅礴伟力,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践行团结于行动,共促民族交相融。当代大学生应做到以下要求:
1.以学为基,增进民族认知。主动学习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习俗,利用多种渠道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民族团结筑牢思想根基。
2.以行筑桥,促进交流互动。积极参与民族节日、文化展览等交流活动,在与不同民族同学的互动中增进了解,建立友谊。
3.以心相交,传递团结温情。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同学,用真诚传递温暖。
4.以责践行,弘扬团结精神。自觉抵制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主动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以实际行动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青春力量、成就复兴伟业的根基所系与使命所向。通过本次团课,同学们深刻认识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壮阔格局和各民族交往交融的时代画卷,并承诺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在互敬互帮中团结奋斗、立足本职守护民族团结,以青春之我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数学与统计学院
团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