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防诈骗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防范、识别网络电信诈骗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人身财产安全,数学与统计学院于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特邀河北省沧州市农商银行九河西路分理处会计主管宋鑫面向数学与统计学院全体学生在学术报告厅召开“防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钱财的行为。主讲人强调电信诈骗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易操作的诈骗方式,在当前高智商化的电信诈骗横行下,同学们更要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勿盲目自信,杜绝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电信诈骗的形式?
骗术1:冒充国家相关工作人员调查,冒充公检法机关或社保局震慑被害人,后提供安全账户来诈骗钱财。
骗术2:冒充老师或者亲友索要各类费用进行诈骗。
骗术3:虚构中奖,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等媒介为平台,随机发送虚拟中奖信息,以种种借口转账诈骗钱财。
骗术4:利用二维码进行诈骗。
主讲人提到当我们接到涉及钱财的电话及短信时,要提高警惕,保持头脑冷静,细心梳理找出破绽,方能有效避免此类案件发生。

如何识别防范电信诈骗?
主讲人讲到无论骗子运用什么骗术,最后的落脚点都将落在转账汇款、账号密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四个方面,所以每当涉及这四个方面时,大家务必要保持警惕,对自己不能确定的情况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核实。
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同学们要防范电信诈骗,就必须保管好“一卡、二码、三要素”,牢记“四要三不要”。
会议最后暴老师强调,广大学生应当提高自我辨别思考能力,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信网上不实言论,坚决杜绝网络借贷,切实保障好自身的财产安全。一旦发生此类案件,同学们要第一时间和辅导员老师及班委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后续的处理方式,即使最后不幸无法找回,同学们也要及时调整心态,多与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防骗小口诀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通过此次讲座的开展,同学们充分了解诈骗的主要手段、形式及其危害,提高了同学们的警惕心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防范意识。今后,我校将继续重视和开展相关防诈骗安全教育工作,从思想上筑起高高的“防护墙”,尽全力遏制校园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
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