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始于心 网络文明践于行——数学与统计学院网络安全宣传周(二 )

发布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发表时间]:2021-10-21 [来源]: [浏览次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网络安全早已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水平,我们一起来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吧!

常见诈骗手段

一、仿冒身份欺诈

1冒充亲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2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3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二、购物类欺诈

1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2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3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三、利诱类欺诈

1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2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3高薪招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虚构险情欺诈

1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2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

、其他新型违法类欺诈

1校讯通短信链接诈骗:犯罪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2盗用账号、刷信誉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社交平台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3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犯罪分子首先窃取受害者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打电话确认交易并同意给用户退款骗取用户信任,要求受害者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

电信诈骗防范技巧

防范电信诈骗案件,最根本的还是要高自身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六不三问,养成七个好习惯。

六不

不轻信不汇款

不透漏不扫码

不点击链接

不接听转接电话。

三问

遇到情况,

主动问本地警察

动问银行、

主动问当事人。

七个好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4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5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6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安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而团结奋斗

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