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同学们未来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助力解决教育领域面临的实际问题,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数学与统计学院于2024年12月18日晚6点在理13组织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团总支、学生会、自律委员会学生干部学习研究《论教育》部分内容。此次党课活动以“庠序传薪燃壮志,杏坛毓秀育贤良”为主题,主讲人为积极分子于萌同志。
国内育才兴社稷,国外交流促繁荣。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是中国公民与祖国之间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传承文明、弘扬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留学在外的学子同样秉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利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先进理念技术,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推动国内持续创新发展。无论留学学子选择哪种方式回报祖国,都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尊重文化多样性,在不同环境下努力学习知识,激扬家国情怀,与祖国共奋进,从而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敞怀迎四海,知识溢彩遍寰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分享中国教育经验,实现互利共赢。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探索出更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品牌,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青年应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为祖国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秉承红脉铸辉煌,薪火相传守初心。将红色精神融入教育之中,是培养新一代具有爱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重要途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培育品德的过程。通过将红色精神融入课堂,能够让我们深刻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历史使命感。红色精神的教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强国意韵长,青春热血志高翔。当代大学生应做到以下要求:
1.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构建坚实而崇高的理想信念体系,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勤奋刻苦地钻研知识。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追求全面发展,为培育更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品德与人格的塑造。要坚守道德底线,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公德。
4.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践行担当精神,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本次党课活动同学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并承诺做到坚定理想信念,立报国强国之志,为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