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关于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6-10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 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现就推进我校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问题导向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养成多元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要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注重能力培养;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2.注重学思结合。夯实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倡导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案例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3.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

4.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要把课外教学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建立必要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改革方案,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落实教学方法改革有序高效的开展有赖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各教研室、教学团队定期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等进行研讨。学校将把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列入工作重点,并结合教学检查和学校领导、督导听课等形式对各学院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制度建设,要显著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和自主实践时间。改革原有的学习考核与评价体系,打破过去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和能力唯一标准的单一模式,鼓励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与评价形式。

教学方法改革没有完全固定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学校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各学院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较为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框架,具体课程与教师可以在方法框架内自主设计每节课的实施方案,保证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的政策引导和经验推广,为教学改革营造有利的校园环境学校在课题申报、各类校级奖励项目评选等工作中向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成效的教师倾斜。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工作量计算、项目申报及其他有关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建立教改体验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方法改革的观摩活动,邀请校内外名师上公开课,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加强与国内、省内同行的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课程从头至尾采取“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制订具体方案。

各学院要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情况的通报和宣传,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为教学方法改革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各学院可以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更多师生尽早分享改革经验,扩大改革成果。

(三)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教师与学生都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认真研究,不断探索。既要营造平等的师生环境、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又要坚持原则,严谨治学。

2.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教学方法改革更应注重学生课外的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外学什么、如何学的指导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布置几道有现成答案的作业题或背诵若干书本内容应付了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等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都要有实践能力的要求,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尽量减少教师纯理论的讲授,多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教学

环节,提倡“做中学”、“练中学”,减少验证性或者有唯一答案的实践内容,多一些综合性、设计性或者有多样性答案的实践内容。

4.正确处理统一与灵活的关系。由于学科、课程、教师与学生等因素的差异,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模式不能一刀切,应该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教学应该给教师们充分的自由,但基本要求必须统一,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质量。